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5:49:46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金融行业跟IT的关系都太密切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IT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
在这个当中,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资源的整合在并购市场当中已经体现。因此科技创新已经不局限于军工,也不局限于高端先进制造业,在民用传统制造业,在居民消费品各个领域,在生产性服务业,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基因工程等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正风起云涌。
这一切,决定了并购市场发展遇到了空前发展的好机会。因此,思考中国未来并购新动力在哪里,我认为,我们的眼光不要老盯着上市公司,盯着壳资源。从并购圈内简单的统计及其分析的语言看,似乎中国并购交易的高峰在2016年,有人基于统计分析角度不同,也有认为在2015年。但是现在看来,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当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与巩固。这几年我们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
十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活跃,中国并购事业不断发展。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特征,即是不是有周期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并购就是生产力。
那个时候好像并购也有,但是没有那么活跃。企业为什么存在?存在的目的是赚钱、盈利。比如说,中国并购交易活跃度似乎和全球的并购交易活跃度是逆向而动的。经济在下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些企业过不下去,会出现僵尸企业,这是必然的。
未来并购的新动力在哪里? 并购市场发展固然有其一定的规律,同时,也与一国经济周期和政策相关。原来进不了前五名的医疗健康行业,一跃上升第三名,和第二名信息技术行业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
从2015年或2016年后,并购交易都趋于下降,低潮阶段,似乎对此有点沮丧感,有点遗憾。从并购圈内简单的统计及其分析的语言看,似乎中国并购交易的高峰在2016年,有人基于统计分析角度不同,也有认为在2015年。我想借这个机会,借助人家统计的资料,说一说近十几年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的特征,以说明我国并购市场发展仍然是生生不息的,是趋于正常发展的轨迹,大家还应该继续奋斗。这是中国并购市场未来发展极需要关注的领域。
从供给方思考,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制度改革,是科技创新。因此从宏观角度思考,并购就是提高全社会生产能力的杠杆、动力。用投中研究院完成并购案例数据分析,2013年披露的单笔并购金额才6950万美元,以后是逐年上升,不停地在升。简单说,必须要形成一个大国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才能稳定发展。
这一切,决定了并购市场发展遇到了空前发展的好机会。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并购交易往往呈现周期性特征。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对中国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并购交易行业结构做过回顾与比较分析,特别是对比较早开展的金融机构的并购交易作过比较分析没有。那么,以后会怎么样?下降以后会不会反弹?有没有周期特征?如有,为什么有周期性特征? 分析前首先要思考两个因素:第一,中国的并购市场历史太短,不好分析。
但是我想我们搞金融的,说某金融业的深度、渗透度等,往往用此类指标。这三大行业分别在10%上下。其次,是能源,信息技术,金融三大行业。这个特征决定了并购市场必然是生生不息的,即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必然存在并购现象。用并购的交易额和GDP相比,这是一个有研究意义的指标。在广大农村,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收入稳步上升之后,农村医疗资源重新整合的机会在哪里?并购界的同仁同样应引起充分关注。
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就是要构建一个14亿人口的高质量的大国消费市场。14亿人口的经济大国要成为真正的消费大国,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第二,在我国一定的历史时期,并购交易规模仍然会出现上升趋势。因为去杠杆之后,一些企业压力大了,反过来市场并购空间就大了。
而经济结构调整的快慢取决于微观企业主体的创新与技术进步,这一点在目前已举国重视。权力让步的背后是什么?是按照市场盈利原则的资源重新组合、重新配置。
到了2018年,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并购数量占第一位的虽然还是制造业,但是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左右,降到了18.4%,原本第三名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升到第二名,并购数量占比上升到10.1%,但并购交易额已接近第一名的制造业,仅差一个百分点。再比如,医疗健康领域已经被并购行业所关注,但更多的这是在城市。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统计分析近300年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并购活动规律。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我认为很清楚,是经济周期引起的。
我敢讲这句话,因为是与社会上原来有政府机关背景的各种协会相比,不仅看到并购公会的自律意识及其各项自律活动很规范、很接市场地气,而且并购公会强调党的建设,很正能量。比如说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这轮经济大周期的最高峰在2007年GDP增长高达14.2%。
我认为,一是与中国改革不同阶段的深入特点相关。能否从中摸出一点规律,或者说看出一点问题教训,来指导中国并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国务院各部门已不停地在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在这方面,可能过去也没有人去进行这方面的细分统计和国际比较,因为投行人士、律师、会计师等活动已分布在不同行业的国民经济统计中,GDP的统计从来没有从并购市场这个视角进行统计。
从需求方看,落实在行业分布发展上,有战略型新型产业,也有传统制造业、传统消费业,但是以后更多、更大体量的是围绕民生的医疗、教育、养老、健康、旅游、住房等等的大消费上。下面我提供三个视角供大家参考。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并购市场 。在中国并购事业不断发展中,并购——凝聚了众多领域、众多的有识之士,有投行的,有律师,有会计师、精算师等等,并购行业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
其实,并购市场当中,人力资本的新投入,新就业人员的数量等所体现的GDP增加值,本身构成了我国GDP增加值当中一个快速增长的因素。2019年9月7日,中国并购公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参加了由中国并购公会主办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合作与发展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因此科技创新已经不局限于军工,也不局限于高端先进制造业,在民用传统制造业,在居民消费品各个领域,在生产性服务业,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基因工程等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正风起云涌。3,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动力 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制度改革,一个是发展战略,都会体现为政策层面。
中国并购市场有哪些特征性现象? 这个问题想得不成熟,抛一些观点。从以往的数据看,当然以往的数据历史期限短了一点。
发表评论
留言: